首页 阿毒.文集 下章
天那边,很遥远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在网上翻看内地的影片。偶然看到了《天那边》,名字很不起眼,也没看见什么宣传。或许因为它是新片的原因我就看了。不看则已,看了让人忍俊不,又意犹未尽!在这个用钱和名气来吵作所谓的大片的时代,总有些低成本电影让我们惊喜。比如《疯狂的石头》就是,《天那边》也是。

 点开片子,一开始就是一对情侣要去农村支教与朋友的对话,让我颇感新鲜,因为现在国家正提倡大学生下乡支教。拍这类题材在现在看,有好处,它是个时事话题;有坏处,有没有人看?

 我觉得它是个好片子。

 许晓萌和江可可在列车上的信誓旦旦就让我们对片子的结局充了想象和期待。一对时尚男女

 故事由城市里时尚男女自愿到农村支教来开展的,重点描写农村。虽然是写农村,但导演很聪明,他让一对情侣给天那边的孩子,给观众带来了快乐。唱歌、游戏,读书等等再平常不过的场景在片子里成了“快乐。”片子一反农村题材电影的风格,没有描写苦难、没有描写哀怨、甚至没有眼泪,但它却能让人思考!

 影片围绕许晓萌要求带课和破罗不让其带课来制造矛盾和悬念。许晓萌到农村支教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实验课题,但却是真心要改变“水咕噜“村的教育情况,而破罗因为私而想方设法的阻止许晓萌带课。也许有观众会纳闷这么好的老师为什么不用?其实破罗的”私”恰恰是大爱,他怕许晓萌用新式教学方法教聪明了学生他就管不住了,另一方面许晓萌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就吵着要上课,这是急于求成的心理,太表面。正像破罗说的,你是个玩几天就走的丫头片子!是啊,我们只在考虑去支教,支教固然好,但有没有考虑支教后的后果?我们的青年学子们去农村支教有的是为证明自己的能力,有的是为博得学校老师的赞赏,有的是想去体验农村生活…有多少学生真心的了解农村?没有了解何谈教育?这跟应形式教育没有区别!我认为农村的教育除了课本,更多的在于孩子们的心灵、在于孩子们的视野上。我听一高校老师说,怕学生受不了农村生活,所以安排学生支教两周就走人,新老师再接着上课。中国的学生对于换新老师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的,此种做法我认为不可取,破罗觉得不可取,影片导演也觉得不可取。

 影片没有很直接的描写时尚青年与农村生活的碰撞,江可可也不是不习惯农村生活,只是城市有的农村没有。许晓萌对江可可说,兑现自己的诺言,支教三个月走人,江可可耐心的等着,为爱情而耐心的等着。后来,他慢慢的对农村生活失去了兴趣,对爱情也开始了动摇。

 影片上半部分江可可端着大碗美美地吃农家饭时的样子让人觉得他的可爱,觉得这个男生很不错。到后来江可可拿着菜刀猛砍的时候让人大跌眼睛,也暗自佩服导演的能耐。

 江可可拿菜刀砍的场景很夸张,很疯狂,但并不好笑。现代都市人对食的望可见一斑!没有便不能成活。这种食的望上升到心理望,所以人才会疯狂。

 江可可认为可以拿钱就能买的却是小股们学习工具的保障。

 同一个世界,却没有同一个梦想。这就是城市与农村。

 江可可最终没有吃到,他就去钓鱼,却遇见了一个疯子。他说,连疯子都欺负我!他觉得在农村没有尊严,没有理想。

 后来他走了,走的很疯狂,无论许晓萌怎么挽留他他都没留下来。有人说,导演很偏激,而我说导演拍的很好。江可可的走仅仅是因为不习惯农村生活吗?江可可的走,仅仅是走了?从最开始对爱情的信誓旦旦到最后的疯狂离走,江可可没有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没有一个成年人该有的责任感,没有一个男人的气魄。他来农村到离走就像一个男人对女人说戒烟一样虚伪,而这就是我们当代多数大学生男生的真实写照。我相信许晓萌对江可可的真挚感情,这也是女生的真实心理写照。大学里,太多女生真心,太多男生薄情。

 影片的结尾,许晓萌选择了留在“水咕噜“村做终身教师。为了破罗,为了小股们,也为了那片土地。这对于一个有着美好前途的美丽女孩来说需要何等的勇气,何等的魄力?!

 结尾略显老套,但不乏感人深思。许晓萌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的时候,有着淡淡的忧伤,更添成稳重。一个男人无情的离弃改变了她,一个农村老师改变了她,一所农村小学改变了她…

 如此优良的电影却没见宣传,没见声响。曾有朋友跟我谈起我省的话剧院。我说他们很专业,朋友说,专业?怎么没看见他们拿出一部轰动的剧来。我说现今社会,吵的天翻地覆的剧并不一定是好剧,而恰恰是平淡中显神奇。

 《天那边》即使是没钱宣传则罢,观众就不能口耳相传?这个反映当代大学生和中国时代问题的影片究竟有多少人看了?而《奋斗》一剧却广为青年一代亲睐,就算是娱乐休闲也不能打青春励志的招牌吧?我们看到的是开名车,住好房,谈恋爱的奋斗,如果中国的青年人都这样奋斗那我们就真奔了小康了!而该剧的导演却在媒体上夸夸其谈,大谈励志,何谈公众人的责人?媒体的形象又在哪?

 天那边,很遥远…
上章 阿毒.文集 下章